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居民消费__吴锟
吴锟,王沈南,李鸿波.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居民消费?[J].财贸研究,2022,33(02):68-79.
研究问题
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理论机制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众多:
1.宏观层面。大量国内外文献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收入分配、资金流量约束、人口结构、文化特征、制度因素、政策改革等角度,在总量层面探讨了储蓄率、消费率的驱动成因。
2.微观层面。随着各国(地区)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完善与丰富,国内外学者也开始从微观层面考察消费驱动因素,内容聚焦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家庭资产(负债)配置对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基于“资产端”的研究表明,住房资产、金融资产的财富增值对消费总量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负债端”的研究也证实,提高居民的信贷可得性,对消费扩容意义重大。二是家庭的其他禀赋、特征对消费结构和消费升级的影响。 已有研究着重考察了收入、社会资本、心理预期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金融素养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一般将金融素养定义为“居民处理经济信息并就财务规划、财富积累、债务和养老金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较高金融素养水平的居民更擅长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金融素养较高的家庭通常选择提前投资和储蓄以为将来的退休做好准备。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的家庭会通过购买一部分共同基金来降低股票投资的高风险,并且他们更容易获得理财收益。
初级金融素养仅包括一些较为基础的金融概念,而高级金融素养则涵盖了更为复杂的专业金融知识。诚然,掌握基础的金融概念有助于居民规避非理性金融行为,如遭受金融欺诈、过度借贷、向非正规渠道借贷等,免受重大经济损失,对于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扩容意义重大。而居民一旦掌握了更为复杂、专业的金融知识,则更有助于其制定科学的理财规划(提高投资的综合收益率)、对冲必要的风险(减少不确定性)、适度参与借贷市场,这将进一步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对居民消费总量产生更强的刺激作用。
理论上,生存型消费并不会受到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这是因为生存型消费是“刚性”支出。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食品、衣着和居住消费主要满足居民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处于较低的层级。 无论居民金融素养如何,都不太会影响其对基本“衣食住行”的支出安排。而发展与享受型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处于较高的层级。这类消费更具个性化特征,与居民的信息获取能力、对复杂商品的辨别能力、消费金融理念、消费金融知识储备等息息相关。例如,很多高金融素养居民通过阅读金融专业书籍、接触理财顾问等专业人士,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投资经营理念,他们往往把健康当成事业,把消费当做投资,愿意为娱乐身心而消费,变花钱为赚钱,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较为前沿的消费理念。再如,一些消费产品与金融产品深度捆绑,需要借助专业的金融知识加以辨别。此时,较高金融素养的居民不仅更容易理解产品的核心内涵,还将更善于结合自身的财富、需求以及产品的品质、成本、售后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做出理性决策。换言之,消费品越具有“个性化”特征,越具有金融属性,就越容易受到高级金融素养居民的青睐。因此,居民的金融知识储备越丰富,产生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仅掌握基本经济、金融常识的居民,上述驱动力则明显不足。
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可以重点从“信息获取”和“信息交互”两个维度展开。一方面,金融素养较高的家庭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筛选、处理和吸收有效信息的能力突出。研究发现,居民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居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素养较高的消费者将会借助互联网等媒介,不断扩大消费搜索范畴。对于复杂消费品,他们也更懂得通过网络获取专有知识。另一方面,金融素养较高的家庭具备较强的“信息交互”能力,即善于将同伴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有效信息,避免“消费踩坑”,促进合理消费。也就是说,居民金融素养越高,越懂得合理利用社交信息,通过“同伴经验”识别有效信息,或进行社群式模仿,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消费恐惧。
主要假设
H1a:金融素养与居民消费总量显著正相关。
H1b:相对于初级金融素养,高级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更大。
H2a:金融素养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显著正相关。
H2b:相对于初级金融素养,高级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更大。
H3a:高级金融素养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H3b:高级金融素养可以通过“信息交互”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测度指标体系
模型见底部原文,指标如下:
被解释变量:
居民消费总支出(con_tal)、生存型消费占比(psc)、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pfx)
解释变量:
金融素养(fl)、初级金融素养(fl_basic)、高级金融素养(fl_adv)
中介变量:
互联网使用(net_use)、信息交互(post)
控制变量:
人均可支配收入(income_per)、除现住房外是否还有其他房产(estate_n)、家庭净资产(worth_net)、是否从事个体工商业(busi)、是否有养老退休金(endow)、家庭生活满意度(sat)、户籍类型(comm)、家庭规模(popul);户主年龄(agr_h)、户主性别(gen_h)、户主学历(edu_h)、户主婚姻状况(mar_h)、户主健康状况(hea_h)、户主宗教信仰(beli_h)、户主风险态度(risk_a)
实证数据期间与来源
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第三轮全国调查(CFPS2014)抽样。CFPS2014新增的“金融知识模块”,能够清晰区分居民的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由于CFPS2014问卷中并未对户主做出明确规定,本文将最熟悉家庭财务状况的成员定义为户主,即问卷中的“财务回答人”。为了便于分析,借鉴现有文献的做法,剔除了年龄小于18岁以及大于75岁、人均可支配收入小于100元、家庭净资产为负以及关键变量数据缺失的家庭。同时,为了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对消费总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家庭净资产等经济指标进行了缩尾处理。本文最终样本共包含2832个家庭,其中农村户口家庭593户,城镇户口家庭2239户。
结论
1.提升金融素养能够显著扩大居民消费总支出,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且上述影响主要来自高级金融素养;
2.“互联网使用”和“信息交互”在高级金融素养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小结
吴锟等(2020)发现,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使用信用卡消费的倾向越大,其所能获得的福利也越高。这一点我很有兴趣,具体应该是这篇文章:吴锟,吴卫星,王沈南.信用卡使用提升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吗?[J].经济学动态,2020(07):28-46.
通俗来说,我们分析自变量X对因变量Y产生的影响,如果变量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变量Y,那么这个变量M就是中介变量。例如租客(X)通过中介公司(M)找到合适的房子(Y),中介公司就在其中扮演了中介变量的角色,中介变量发挥的作用就称为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分析是检验某一变量是否成为中介变量,发挥何种程度中介作用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