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应当让利吗_——基本事实、理论分析与全球实证证据_文书洋
文书洋,刘锡良,董青马.金融业应当让利吗?——基本事实、理论分析与全球实证证据[J].金融研究,2023(05):20-37.
研究问题
将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有机结合,将马克思“利息来源于利润”的著名观点融入现代经济增长框架,解释金融业利润过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理论机制
要探讨金融业利润的问题,就必须了解金融业利润的来源。马克思认为利息的来源是利润,金融部门的利润来源于实体部门。继马克思之后,更多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因此,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合理分配利润的问题。但现实中,金融行业议价能力随着金融深化而提高,金融部门往往处于强势的市场地位。在理论建模方面,目前有一些包含利率议价过程的经济增长模型,但极少考虑金融机构议价能力的变化,也没有专门探讨金融业利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虽然专门针对金融业利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建模不多,但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非常丰富。次贷危机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学界提出“金融过度化假说”,并探讨了一些可能的理论机制,包括经济风险、金融空转、金融服务的非生产性扩张、要素挤占、金融资源的行业和部门错配、技术追赶效应的非线性、金融对技术进步的双向效应、制度和法律因素的影响等。马克思本人并未对经济增长进行系统性论述,但其思想见于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资本循环等多个理论中,后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多种类型的理论模型。相比西方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更加关注利益分配问题。虽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框架对于理性预期、消费者选择、边际规律、稳态存在性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但在学说史上,扩大再生产理论是近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目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取得了丰富的成就,对很多经典观点进行了推演和检验;但是很少考虑“产业—金融”的利润分配过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行业的利润和收入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金融行业的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多国的金融业增加值的占比(除了日本先增后减以外)都呈上升趋势,并且中国的上升尤其迅速。从中国和美国的数据来看,制造业和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与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相关,但金融企业的利润率与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从全球来看,长期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倒U”形关系。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20世纪60至90年代呈现强正向关系,加入在1990年至2000年的样本后,正向关系减弱,如果将样本扩大到2010—2020年,金融与增长则呈现出“倒U”形关系;换言之,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表现出“过度化”现象。
测度指标体系
模型见底部原文,指标如下:
将金融业的利润作为主要的自变量。选取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公布的银行业利润指标作为金融业利润的代理变量,一共包括四个指标:银行业税前/后资产收益率、银行业税前/后股本回报率。在自变量和控制变量方面,沿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主流实证研究的做法,包括对私人部门信贷占比(传统金融发展指标)、政府支出占比、进出口总额占比、通货膨胀率、入学率和人力资本指数、上一期的GDP水平。
实证数据期间与来源
基于世界银行金融发展数据库和全球金融包容性数据库,取完整度较高的时间段:1996—2017年。剔除部分数据严重缺失的国家,选取18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
结论
1.研究表明,金融与实体产业的利润分配过程是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核心。金融为实体产业提供服务,并适当分享利润,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如果金融业分享的利润超过一定限度,将会阻碍产业资本积累,损害经济增长。这是“金融让利”的理论基础。“金融让利”政策抓住了金融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金融思想在中国实践领域的运用与创新。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也体现出对金融与产业关系的高度关注。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推动金融业向实体部门合理让利能够有效支持经济发展。
2.金融的高利润损害经济增长的核心机制在于金融与产业的利润分配过程,因而有效促进金融业让利的根本在于构建合理的“产业—金融”利润分配机制。根据本文模型的机制,产业和金融利润分配失衡的关键在于金融部门的强议价能力,因而通过建立健全金融行业的竞争和反垄断机制、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以降低金融集团的信息优势、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优化“产业—金融”利润分配机制,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金融与产业的本质关系是前者辅助后者的生产,并分享利润,产业才是创造价值的核心;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资本逐渐支配和控制产业资本,在经济中取得主宰地位。马克思指出了这种趋势背后的风险和危机,但是没有详细回答这一过程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在这一基础上,将金融发展的历史过程数学化,证明了即使在不发生危机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的无序扩张也会损害经济增长。从金融与经济增长的文献脉络来看,本文的模型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马克思关于“利息来源于利润”的观点和对金融业发展历史趋势的描述能够在现代增长理论的框架下,不依赖于其他非线性假设,独立地刻画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过度金融化”现象。也就是说,金融业利润的来源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本质联系,是解决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前沿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小结
本文使用了FE回归,在我以往看到的文献中不是很常见,以后注意找一找